【點評內容】
河南維權援助中心這個案件圍繞外觀設計專利侵權案例,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邊界”為導向,形象生動的把觀眾引入到知識產權保護的“邊界”,向我們展現了援助中心協助知識產權局處理專利侵權糾紛的過程。
案件劇本主題明確,情節生動,在案例演示過程中,每位演員表演獨具特色,將被侵權人的無奈、憤怒展現得栩栩如生,在整個案例演示過程中,體現了援助中心與知識產權局合力為專利權人保駕護航。知識產權局在立案后,成立案件合議組,討論侵權產品是否落入涉案專利保護范圍及被請求人的行為是否屬于侵權行為;維權援助中心受托出具專利侵權判定咨詢意見,組織專家將涉案產品與外觀專利的六面圖逐一比對,為行政機關執法提供依據。
但整個劇情設置略顯拖沓,前期關于當事人與律師的情節設置過長,在執法與侵權判定和維權援助等環節的情節轉化還不夠融洽,沒有很好地突出保護中心在案件處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劇本結束較為倉促。通過劇本描述,我們能了解到本案最后充分發揮了行業商會在糾紛處理中的溝通協調作用,促使了雙方當事人進行了和解。但是表演僅僅是通過旁白簡短講述了這一過程,并沒有展現出商會是如何與雙方當事人溝通調解,如何讓雙方當事人和解,又是如何讓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支付賠償金。
總體來看,這個案件在處理中,充分發揮商會在專利糾紛中的協調聯絡、化解矛盾的作用,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向我們展示了構建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在解決知識糾紛中的重要作用,對我們進一步探索更多的糾紛解決措施和途徑有一定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