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
1.真實案例本身就很有故事性,劇本通過合理的情節設置很好地把案例展示在觀眾面前,讓觀眾不僅感受到劇情的張力,更感受到調解人員的耐心和溫情。
2.現場表演生動流暢,富有地方特色,不同角色的個性鮮明,展現出老人的矛盾心態、村支書的為民解憂、調解人員的循循善誘。
3.在法律意義方面,案例中的老人很有中國特色,作為老一輩的知識分子,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愿意為村里做貢獻,但同時也想讓自己的貢獻能夠獲得村民的尊重認可。調解人員正是把握了老人的心態和訴求,才能真正走進老人心里,把糾紛調成。案例體現了對知識產權的尊重,對類似糾紛的調解是一個很好的借鑒。在展現調解流程的同時,案例中出現了不少值得關注的法律點,例如對訴訟時效的計算、附加技術特征是否構成侵權,科研使用是否構成侵權等問題,在案例中都得到了深入淺出的講解。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4.建議:一般訴訟時效在民法總則頒布后已從兩年變為三年,建議在案例演示中也改為三年。